爬山時鞋子的選擇



爬山選用的裝備,根據行程和天氣,會有一些不同的調整。在鞋子防水或不防水的選擇上,長天數行程且會冷,或雪季,我會穿防水的鞋。其他時候穿不防水的野跑鞋。
選擇不防水的鞋子時,我會有這些準備:
◆一天以上,且預期鞋子會濕掉,在出發前一晚,和行程中每天睡前,我會在腳底和指縫抹body glide,可以減少摩擦,比較不會起水泡。也會準備Leukotape(雷可貼布)Moleskin,當有熱點出現時(甚至可以出發前預防性貼上),就先貼上,預防水泡。如果已經貼上貼布或Moleskin,熱點的情況仍然漸漸嚴重,那麼就會依序:走慢一點、休息、停止前進、撤退。到目前為止,我有貼過貼布或Moleskin,熱點情況就能維持住。

◆打算讓鞋子濕的話,襪子我會穿薄羊毛襪,比較容易乾,且輕。視行程難易,和預期天氣,可能會帶二至三雙。
◆背包輕一點,對腳底的負擔小一點,我猜應該也比較不容易起水泡。
◆睡覺時把鞋墊拿出來,希望這樣可以降低鞋子潮濕的程度。
◆先從一天行程去試試,看能不能適應鞋子濕掉。我覺得沒有想像中難過,背包備一雙鞋,下山就換掉。
◆如果多天行程,準備很輕的那種拖鞋,到營地就把鞋子脫下來透氣,不要讓腳悶著。
◆最好能讓襪子掛在背包外,天氣好時,濕掉的襪子有機會晾乾。

上周末中央尖穿不防水的野跑鞋,因為:
◆天氣不冷。
◆野跑鞋輕,且止滑。鞋子的重量等於背包的三~四倍,有這種數據。
◆已經打算讓它濕了,不用花太多時間選擇過溪點,水在小腿肚以下,且水流不急,就快速通過。
◆通常穿防水登山鞋,儘管是中、高筒,過溪時仍需要踩在石頭上,以避免鞋子濕進去。如此會增加滑倒的機會,且耗費體力與時間。
◆如果穿防水登山鞋,那就要有破釜沉舟,絕對不能讓它濕的決心,防水材質一旦濕了,就很難乾。我通常不會有那種決心。

三天中實際的情況是(襪子穿一雙、帶兩雙)
◆第一天出發前左腳大拇指貼Moleskin,我那邊容易熱點。過南湖溪鞋子濕掉,走到香菇寮紮營時,鞋子已經半乾。睡覺時穿第二雙乾的襪子,濕襪子晾在帳篷外。
◆第二天出發穿第二雙乾的襪子,鞋子仍潮潮的,不過穿上乾的襪子不感覺特別難受。出發過十分鐘下到中央尖溪,就濕了。中午回到營地(高估自己的速度,太晚起床,不想摸黑,就沒上中央尖),第一天濕的襪子已經乾了,就換上第一天的襪子,然後把上午濕掉的襪子掛在背包外。濕掉的鞋子走到南湖溪紮營時,也差不多乾了,但還是潮潮的。睡覺時把兩雙濕的襪子都掛在帳篷外,穿第三雙乾的襪子睡覺。
◆第三天出發時,穿晾在外面比較乾的襪子,鞋子潮潮的。出發一分鐘過南湖溪就濕了。中午回到思源登山口時,襪子和鞋子都還潮潮的。

爬山的人,偶爾會有忍耐一點點不方便、不舒服的時候,可能不會吃得太飽;營地可能不會太平整,或就是要跟別人擠一擠;鞋子可能會濕掉;難免會遇到下雨;大號前要自己挖洞;盡量不要有廚餘垃圾,不然還要自己帶下山......不過這些好像習慣就好了,是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