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時午餐時間要有多久?
本篇內容主要採自《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這本書,少部分有《國家地理終極登山裝備指南》與《戶外裝備輕量化》這兩本書。
《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寫到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是怎麼運作的:
碳水化合物
登山的燃料主要是a.碳水化合物和b.脂肪。a能自己燃燒,b卻要和a混合才能燃燒,也就是只有b,沒有a,肌肉還是無法運作。
登山的燃料主要是a.碳水化合物和b.脂肪。a能自己燃燒,b卻要和a混合才能燃燒,也就是只有b,沒有a,肌肉還是無法運作。
碳水化合物在運動時燃燒消耗的很快,但卻只能儲存一定的量,過多就會轉成脂肪存在身體內,因此需要少量、持續地補充。如果耗盡不僅肌肉疲勞,腦和神經系統也會疲勞。因此短期間的登山,碳水化合物的補充相當重要。
碳水化合物分為兩大類---醣類與澱粉類
醣類:
1. 包括有砂糖、糖果、巧克力、牛奶糖、果汁等。
2. 是速效型的燃料。快速讓血糖值上升。
3. 運動前大量攝取,反而會讓血糖值降低,比不吃還容易疲勞。
澱粉類:
1. 包括有米飯、麵類、麵包、薯類等。
2. 是遲效型燃料。可維持長時間效果。
3. 適合當做早餐。
熱量
國際山岳聯盟(UIAA)醫療委員會試算,體重60公斤成人以一般速度登山八小時能量消耗如下
負重
|
消耗熱量
|
空手
|
2880大卡
|
5kg
|
3240大卡
|
10kg
|
3600大卡
|
15kg
|
4000大卡
|
20kg
|
4320大卡
|
不過不需要完全補充這些消耗的熱量,因為脂肪會供給1/2~2/3(耐力好的人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燃燒比例中,脂肪較占優勢。因此平時的鍛鍊就很重要了),也就是我們只需補充剛算1/2~1/3即可。也就是如果會消耗3600大卡,行進間則需補充1200~1800大卡的熱量。根據國際山岳聯盟(UIAA)醫療委員會的建議,最少兩個小時進食一次,並且以澱粉類和醣類混和攝取為佳。
那麼以上說的這些和這篇的主題:登山時午餐時間要有多久,有什麼關係?我們就算是登山,三餐進食的習慣和時間還是和在平地一樣,早餐和晚餐是在營地進食,時間拿捏上可以早一點起床或晚一點睡。但午餐是在行進間吃的,是不是有必要,或者說花個一個鐘頭來午餐,對恢復體能來說是不是真的有效率?
不需要科學的調查統計,我們都知道登山時一直走不休息和有規律的休息,當然是有休息走的比較遠,整體時間也比較短。那麼進食是不是也一樣呢?能量的轉換需要時間,如果感覺到餓了再吃東西,是不是會來不及補充能量?以上述所說的八小時間需補充1800卡來說,平均每小時需補充225大卡的熱量,如果平均每小時休息十分鐘,並且以行動糧或麵包等立即可食用的食物來補充225大卡的熱量,會不會比撐到中午一次性地補充約900大卡的熱量來的適合呢?
如果少了午餐一個小時的時間,是不是意謂著可以提早一個小時到達營地,好整以暇地準備營務和晚餐。避開午後陣雨的機率是不是也可以提高許多?
我想如果想要做到把午餐時間化整為零,分配給各個休息時段,就需要改變飲食習慣。而改變習慣是我們最難做到的事,不管在山上或山下都是。
另外補充前不久看到的很有意思的資料:運動後聰明吃
對登山的我們來說,走了一天,到達營地後,準備晚餐至少需要一個鐘頭的時間,如果我們可以先補充文中所說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量,一來對肌肉的修復是有幫助的,二方面到晚餐時也不會那麼餓,就不會因為飢餓而攝取了超過需要的食物的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