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熱量
登山活動中的熱量攝取,我整理了幾本我覺得寫得很好的書給大家參考。
常聽人說爬山會胖,我想那應該是熱量攝取過多的關係,但攝取過少卻會無法適時補充肌肉收縮所需的能量,而造成體能表現應有的水準。該攝取多少:
l 《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寫到,國際山岳聯盟(UIAA)醫療委員會試算,體重60公斤成人,背負10公斤,以一般速度登山八小時,每小時約需補充150~225大卡的熱量。請參考之前寫的登山時午餐時間要有多久?
l 《國家地理終極登山裝備指南》作者Andrew Skurka認為大部分的登山者每人每天3000大卡差不多,以這為基準,根據個人情況在增減。並說他自己行進每隔兩到三個小時吃點心,每份約400~500大卡。晚餐前也有一份甜點,可以撐到碗飯煮好,不會太餓,晚飯就不用太多。
l 《運動黃金20分鐘》認為如果從事劇烈運動,每小時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應該至少是兩百到三百大卡。
至於該怎麼吃:
l 《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已經在登山時午餐時間要有多久?寫過就不贅述。
l 《國家地理終極登山裝備指南》寫到,28g的脂肪有240大卡,28g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只有100大卡。脂肪的熱量密度較高,由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組成的均衡飲食最好。作者說他自己是這麼吃的:“簡單碳水化合物,如能量棒、軟糖、果醬是快速的能量,馬拉松或三鐵很需要。但登山時我偏好富含脂肪、能量較持久的食物,如堅果、Fritos玉米片和義大利青醬”。
l 《運動黃金20分鐘》這麼寫,“針對碳水化合物和運動表現最具綜合性的研究指出,運動員受益最多的前提是:他們實用的飲料、能量棒或運動果凍中,糖分來源不僅限於葡萄糖,還要包括果糖,這兩種甜味劑結合在一起能提供最大的能量,能活化不同的新陳代謝管道”。並提到激烈運動結束後一小時內馬上進食,最容易把流失的能量補回來,尤其是飲食同時包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而最完美比例的結合就是:低脂巧克力牛奶。
這些書寫到的,有的是作者個人的經驗,有的是經過嚴謹研究的結果,我都會參考,先找一個基準點,可能是一小時攝取150~200大卡熱量,然後買不同的零食或乾燥食品,用自己的身體去測試,一開始怕餓總會帶比較多,然後會漸漸減少,幾次以後,就會知道自己需要的量是多少,根據不同行程,不同的負重,不同季節,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飲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