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後,我會這麼做記錄(畢羊縱走)

行程記錄最大的目的是要讓別人和自己要再去走時參考用。可有的時候,在參考別人的紀錄時,真的無法了解對方的明白,有時時間久了也不了解自己的明白。漸漸的,我做紀錄會朝用共同的客觀語言來溝通,如等高線地圖、六字座標和照片。在提供必要的資訊的前提下,如水源、營地、困難地形和行進時間等,盡量簡潔,減少做紀錄花費的時間。

其實我也沒有真正認真做過紀錄,這次用上週去畢羊縱走來試著做一個完整的紀錄。畢羊縱走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里程計算分為三段,從820林道起登依序為:
  • 畢祿山步道10.2k---820林道起點到畢祿羊頭岔(TWD67 845,788)
  • 鋸齒連峰3.8k---820林道起登的畢祿羊頭岔(TWD67 845,788)到從慈恩橋登山口起登的羊頭畢祿岔(TWD67 869, 781)
  • 羊頭山步道4.1k---從慈恩橋登山口到羊頭山



我主要用照相的方式來記錄(請參考--行進間,我會這麼做記錄),先用手機拍現地(里程樁、水源、營地、困難地形......),再用可顯示六字座標的APP,用螢幕拍照來記錄座標(有六字座標回到家)。再用防水筆記本紀錄拍照地方的備註。回到家把照片抓到電腦裡按照順序就知道這張現地的照片是搭配後一張的座標,就可以標註在紙本的等高線地圖上(製作有軌跡的等高線地圖請參考--上山前,我會做的準備)(之前有寫過關於等高線地圖的基本認識--地圖與指北針(上))




從電腦可以看出拍照的時間,這樣就可以用excel把行進時間與重要備註整理出來,照片的檔名要改成跟時間表中的備註一樣,這樣對照比較方便。


最後把做好的時間表、地圖和照片放在同一個資料夾中,這樣就好了。這次畢羊縱走的紀錄大家可以到這來下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