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汗衣+風衣
上高山時,行進間除非是真的冷,通常只會穿一件底層排汗衣,如果是一大早出發或風大時,會穿上雨衣來稍微保暖、擋露水和擋風。雨衣不太透氣,一熱就穿不住,後來軟殼越做越輕,就多帶一件可能是300g左右的軟殼,比雨衣透氣,且擋風、防潑水。不過因為預期軟殼還是會穿不住,秋冬時排汗衣就不會穿太薄,但這樣一來,就更縮短軟殼穿著的時間。
秋冬行進間如果只穿一件排汗衣,流汗時一陣風過去,就覺得掉了幾大卡的熱量。如果遇到箭竹沾濕,那就像是水管漏水,熱量一點一點地流掉。不過這些也都被當成理所當然來接受,忍一忍就過去。
最近在查若是更冷氣溫或在高海拔行進間怎麼穿,在書上和blog發現他們會在排汗衣外穿上一件風衣,用處有:1.風衣可以擋風,且可以讓汗帶走體溫的速度變慢。2.可以製造半透氣的vapor barrier環境(因為風衣還是透氣,不是完全的vapor barrier liners),增加保暖度。有blog寫他直接穿風衣不穿排汗衣,冷的時候套上一件“很透氣”的化纖填充中層保暖衣,如過風大,就反過來穿,把風衣套在中層保暖衣外。
昨天去喀拉業,有太陽時大約13度,沒太陽時11-12度,從喀拉業往桃山時起霧,大約9度。一開始穿秋冬用的146g排汗衣,和一件128g的風衣走,有點熱,換上夏天的96g薄排汗衣,這樣走起來就不冷不熱,風吹不會因為流汗冷,遇到濕濕的箭竹就讓風衣擋著,底層不會濕。
秋冬行進間如果只穿一件排汗衣,流汗時一陣風過去,就覺得掉了幾大卡的熱量。如果遇到箭竹沾濕,那就像是水管漏水,熱量一點一點地流掉。不過這些也都被當成理所當然來接受,忍一忍就過去。
最近在查若是更冷氣溫或在高海拔行進間怎麼穿,在書上和blog發現他們會在排汗衣外穿上一件風衣,用處有:1.風衣可以擋風,且可以讓汗帶走體溫的速度變慢。2.可以製造半透氣的vapor barrier環境(因為風衣還是透氣,不是完全的vapor barrier liners),增加保暖度。有blog寫他直接穿風衣不穿排汗衣,冷的時候套上一件“很透氣”的化纖填充中層保暖衣,如過風大,就反過來穿,把風衣套在中層保暖衣外。
昨天去喀拉業,有太陽時大約13度,沒太陽時11-12度,從喀拉業往桃山時起霧,大約9度。一開始穿秋冬用的146g排汗衣,和一件128g的風衣走,有點熱,換上夏天的96g薄排汗衣,這樣走起來就不冷不熱,風吹不會因為流汗冷,遇到濕濕的箭竹就讓風衣擋著,底層不會濕。
留言
張貼留言